盛唐时期大唐有多风光,晚唐时期就有多悲戚。
晚唐的一天,在一户盐商之家有个男孩出生,大家在频频贺喜之时,谁都不曾料到这个男孩未来会掀起大唐的腥风血雨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这个男孩,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农民起义领袖,黄巢。
黄巢出生盐商之家,家境殷实,本是个富二代,但他却不安于现状,总想着建功立业。
他也是文武双全的好苗子。善骑射,喜任侠,粗通笔墨,少有诗才。
宋朝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中记载:
“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,翁思索为至,巢信口应以“堪与百花为总首”云云。巢之父怪,欲击之,翁乃令巢再赋一篇试之,巢便以‘飒飒西风满院栽’一篇应之。”
当时黄巢只有五岁,还是虚岁,按实岁算只有四岁。四岁的小孩能做出这样的诗作,可谓是奇才,令人难以置信。
不过,黄巢一生对菊花情有独钟,以《菊》为题材的诗,他总共写过两首,且都是千古佳作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
一首是,《题菊花》:飒飒西风满院栽,蕊寒香冷蝶难来。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。
另一首是,《不第后赋菊》: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
从诗面上看,黄巢还是有几分才学的。成年后,他想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为官建功立业,殷实的家境也支持着他一路上进。
然而诗词再好,也不能代表科举考试的所有科目,也或者晚唐时期政治已经腐败,科考早已失去了公允之心。反正黄巢总共参加了3次考试,最终都以失败告终。
《不第后赋菊》,正是他第三次落榜后,心情低落,漫步在长安城上,发出的壮志和感慨。
谁曾想,那句“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”的凌云之语,后来竟然一语成谶,成了他罪恶的、残忍的写照。
乾符二年,公元875年六月,关东大旱,流民失所,天下起义四起。与黄巢临近的王仙芝揭竿而起,群起响应。黄巢内心彭拜壮志激荡,跟随王仙芝一起起义。
起义第二年,公元876年,朝廷为笼络起义军向王仙芝下达了“招安令”,一心只为当官的王仙芝一看有不奋斗就能上位的机会,王仙芝降唐。
王仙芝降唐后,原王仙芝领导的起义军,有一半归降黄巢,黄巢收纳后独立作战。
乾符四年,公元877年,黄巢攻陷郓州,大军一路北上;878年,黄巢自封“冲天大将军”,起年号“王霸”。当时已拥兵10余万,成为唐军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。
广明元年,公元880年,黄巢大军攻入洛阳,后突破潼关,直抵长安。唐僖宗眼见形势危急,率随从逃出长安,长安落入黄巢义军之手。
入驻长安后,黄巢定国号“大齐”,年号改为“金统”。不过当时的李唐江山并未易主,黄巢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一厢情愿。
继位之后的黄巢,如能效仿当年刘邦的“约法三章”,未来天下极有可能归其所有。然而短视的黄巢,身边也没有张良般的谋士,最终让其政权持续的时间不满三年。
另外,他还有更为不耻的行为,不仅忘记了当年的初心,还将其送上了断头台。
一、对百姓残忍相食
黄巢看似是个读书人,其内心非常残忍,他曾将数十万可怜的老百姓,用舂碾捣成肉酱,然后与部下大快朵颐。
《旧唐书·列传第一百五十》中记载:
“贼围陈郡百日,关东仍岁无耕稼,人饿倚墙壁间,贼俘人而食,日杀数千。贼有舂磨砦,为巨碓数百,生纳人于臼碎之,合骨而食,其流毒若是。”
文字虽短,却极为残忍。据保守估算,黄巢军起义期间,至少吃掉了30万人,他们更是将人肉充当军粮,心狠手辣冠绝古今。
二、对官员赶尽杀绝
黄巢起义难以成功,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没有拉拢官员资源,反而对官员及家属赶尽杀绝,活脱脱将官员富商推到了其对立面。
黄巢占领长安后,开始大范围屠杀李唐宗室。他与亲近的部下一起进入皇宫,打杀皇亲贵戚,凌辱后宫宫女。无所不用其极。
对长安城内的士族门阀,黄巢同样是大肆杀戮。真心应了当年他写的那句诗“满城尽带黄金甲”。这些士族门阀,占据着绝对的社会资源,甚至连皇帝都要忌惮他们三分。
而黄巢不仅不维系,还死死地将其全部干翻,逼得士族和官员都怀念着李唐王朝,怀念着唐僖宗有朝一日卷土重来。
三、对文化轮番糟践
文化,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。作为读书人的黄巢,竟然视若无睹。
在黄巢率领的起义军中,大多是一些大字不识的平民百姓。这些人对于文化、文学类的东西通常都是抱着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,他们要的是粮食,是金银,是财宝。
他们攻城掠地中,每次得到书籍或典籍,不是焚烧掉,就是随意丢弃。黄巢攻取长安后,大肆践踏人们百姓与文明文化,尸骨遍野,书籍散落,文明尽失。
这样的场景,韦庄在《秦妇吟》中写到:“内库烧为锦绣灰,天街踏尽公卿骨”。
终于,中和三年,公元883年,唐军包围长安,因物资供应困难,黄巢无奈退出长安。次年,公元884年,泰山狼虎谷战役中,黄巢军队战败,黄巢自杀而亡。
至此,残忍甚至残暴的黄巢起义军,正式退出历史舞台。
读者们,关于“残忍残暴的黄巢起义军”,大家怎么看?如果喜欢本文章,请分享收藏哦~
关键词: